是科技的快速,使人與人關係液態化、短暫且不穩固?在台北當代館跨年大展《液態之愛》中思考「液態現代世界」Try to think about the “Liquid modern life” in “Liquid Love” by curator Amy Cheng in MOCA Taipei

這並不是媒體大師麥克魯漢(Marshall McLuhan)的末世預言,這早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已經、正在發生的事情。在眼前這個「液態現代世界」裡,人們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與速度感,然而因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隨之擴張與邊界模糊,也使人們同時面對著無論是在身體與心理上,都需要不斷重新適應變動的狀況。

「媒介成為人類感官世界的延伸,螢幕擴增了視野,滑鼠延伸了手指的長度…」

早在1960 年代麥克魯漢主張媒介即訊息,強調人類用來傳播訊息的媒介形式,將對訊息內容和人類文明產生巨大的影響。難以想像「媒介即訊息」這個概念在當年時轟動一時,反觀如今,卻已經成為發展中的現實。

近期由台北當代館呈現的展覽《液態之愛》(Liquid Love) ,由鄭慧華(Amy Cheng)策展,邀請七位國內外藝術家,包含哈桑Hassan Khan)(埃及)、dj sniff(水田拓郎)(日本)、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)(德國)、倪灝(台灣)、王郁媜(台灣/英國)、吳其育(台灣)及姚仲涵(台灣)。展覽旨在探討當今由金融資本與數位訊息主宰的社會,如何在演算法、大數據及資訊無處不在的大環境中,重新思索自我,以及自我與群體的關係。

姚仲涵Chung-Han Yao《感覺空間》 Feel the Space,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

如藝術家姚仲涵的《感覺空間》,試圖探討現實世界與網路空間的時空平行狀態。展場裡播放的是藝術家在台北市周邊戶外的多個地點所進行的 DJ影音紀錄,其於一天中發生的時刻,與展場內的時間一致。然而,觀眾在展覽現場時,卻只能聽到直播現場的環境音,必須要使用自己的手機連上網路進入另一個「現場」,才能聆聽到藝術家播放的音樂。

在5G普及近在眼前的如今,這彷彿人們在當代社會裡大量使用網路、手機的每一個人。讓自己的視覺、聽覺同時在現實與網路空間裡在此發生了交疊、錯位,穿梭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,早已是日常。而在這樣狀態下的觀眾,究竟在哪一個「現場」?

吳其育Chi-Yu Wu《發光半導體未來》The LED Future,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

科技發達讓人們的文明生活取得無數便利,甚至連過往所想想的常規都可以打破。例如,當代社會的夜生活時間比上個世紀大大地增加許多,如何在大量用電於光源的需求之下,依然能夠使成本降到最低?人們發明了省電又高亮度的LED,這樣的方式在當代社會裡,幾乎成了全世界照明的主流。而藝術家吳其育的作品《發光半導體未來》,正是一個關乎光源的黑色-科幻未來主義式的虛構小說/影像。

在這個作品裡,藝術家想像當一個自然光源(太陽)已完全消失,而我們生存的星系,只剩下了 LED 人造光源並賴以為生的世界。現在被人們大量使用的LED,除了用來散發光源、再現影像,它也同時是訊息與訊號的主要終端界面 ── LED 取代了上帝創造的光,成為形塑記憶和意識的來源。藝術家以此想像,反思當今人類歷史及文明發展。

dj sniff (水田拓郎)《啜飲流淌的愛之泉》 Drinking from the Spring of Liquid Love,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

《液態之愛》其展名來自波蘭社會理論家齊格蒙‧包曼(Zygmunt Bauman)的同名著作,在裡頭包曼分析了電訊在網絡社會中的本質,以「液態」來形容後工業現代世界、全新進化的人際關係,以及人類與世界前所未有的全新關係。

想像一下,當歌曲不再是一件只能由活生生的人來創作的事物,而『創新』也不再是專屬於人類的能力時。

正如埃及藝術家哈桑‧汗Hassan Khan)的作品,此次呈現的《無窮盡的嘻哈曲》是一套會自動「創作」嘻哈歌曲的演算法程式,只要「開機」,就能源源不斷地自動產生饒舌音樂,且保證永遠不會重覆。其人聲內容,來自哈桑‧汗邀請的多位嘻哈歌手所預錄的唸唱片段。這套自動化的樂曲創作生成系統,像是一個能夠自我生長和延續的「有機生命體」。

倪灝Hao Ni《結構研究VI》 Structure Study VI,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

而當你來到藝術家倪灝作品《結構研究VI》展場時,你將被六個頻道同步的影音作品包圍。這是藝術家倪灝透過從當代社會人類所熟悉的 Youtube 裡蒐集所得,一切皆關於災難、衝突、工廠機器、爆炸、動物奔跑、……等等影片,剪輯為三段,接著邀請三位鼓手以打鼓來模彷影像中的情境。

倪灝以如同「作曲」的方式加以編輯,像是呈現一部交響樂曲,在激揚暴烈的影像與聲響中有著幽微的秩序。觀眾可從這件作品中感受到網路世界裡,大量流竄的影像所帶來的速度與衝擊。正如此次展覽所邀請的七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,皆嘗試探討著當今由金融資本與數位訊息主宰的社會,如何在演算法、大數據及資訊無處不在的大環境中,重新思索自我,以及自我與群體的關係。

《流動性公司》,單頻道錄像及建築裝置,「這就是未來」展覽現場,安大略美術館,2019-2020(由希朵‧史戴爾、柏林Esther Schipper畫廊及安大略美術館提供,攝影:Dean Tomlinson)

而德國藝術家希朵‧史戴爾Hito Steyerl)的《流動性公司》,更是恰如其分地被詮釋了當代社會中,人們面對著液態世界中的不穩定和不確定的未來感,諸如金融與市場流動性、經濟衰退下,個人生存方式的倖存之道。

搭配著史戴爾特有的(訊息式)風格影像,主人翁是一位在金融海嘯之後失業的金融分析師,他如何在失業後體現李小龍的哲學,學習「如水一般」的人生態度。史戴爾還為觀眾打造了一個「沉浸式」的環境,觀眾正如暫時棲息於「浪潮中」的觀影座來體驗和觀看。在這個「液態」時代裡,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變得流動化、液態化、短暫且不穩固。在這個展覽裡,將 7位藝術家們的作品視為個體之間的另類溝通方式,來鼓勵對液態世界的反思,進而設想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。

 

液態之愛-聲經絡-主視覺, Courtesy of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館

《液態之愛》”Liquid Love”

  • 展覽日期: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1月24日
  • 展覽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(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)
  • 策展人:鄭慧華(Amy Cheng)/ 助理策展人:黃郁捷
  • 指導單位:台北市文化局
  • 主辦單位: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
  • 共同主辦:立方計劃空間
  • 展覽贊助: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、東和鋼鐵、RC文化藝術基金會
  • 贊助單位:Thermos、驕陽基金會、當代藝術基金會、春之文化基金會、EPSON、SAMSUNG、老爺會館、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
  • 特別感謝:台北國際藝術村、Yogibo

「液態之愛」&「聲經絡」【相關教育活動】

「策展人講座」|銀色噪音:月光曲與其它在馬來西亞與其外

  • 日 期|2020/12/05(Sat.) 14:00-16:00
  • 主講人|區秀詒/「聲經絡」策展人
  • 與談人|鍾適芳/策展人

「策展人講座」|雨夜花及聲響機器做為歷史敘事

  • 日 期|2020/12/20(Sun.) 14:00-16:00
  • 主講人|羅悅全/「聲經絡」策展人、鄧兆旻/「聲經絡」參展藝術家
  • 回應人|郭昭蘭/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組副教授

 

「藝術家面對面」|《未曾來過》的內在風景:談藝術家王郁媜的創作

  • 日 期|2020/11/22(Sun.) 14:00-16:00
  • 主講人|王郁媜/「液態之愛」參展藝術家
  • 與談兼主持|黃海鳴/策展人

「藝術家面對面」|Walking Catastrophe步行的災難

  • 日 期|2020/01/09(Sat.) 14:00-16:00
  • 主講人|倪灝/「液態之愛」參展藝術家

「藝術家面對面」|《發光半導體未來》:談藝術家吳其育的創作

  • 日 期|2020/01/15(Fri.) 14:00-16:00
  • 主講人|吳其育/「液態之愛」參展藝術家
  • 與談兼主持|王柏偉/藝評人

「MOCA講吧」|液態現代性的含混性(ambiguity)與愛恨交織(ambivalence)

  • 日 期|2021/01/16(Sat.) 14:00-16:00
  • 講 者|黃厚銘/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
  • 主 持|吳牧青/藝評人

「MOCA講吧」|南洋放送局:放送今昔物語

  • 日 期|2021/01/23(Sat.) 14:00-16:00
  • 講 者|高森信男/獨立策展人、賴英泰/歷史學研究者
  • 與談兼主持|鄭文琦/《數位荒原》主編

「話鼓電台講播」

  • 第一場|2020/12/19(Sat.) 14:00-16:00
  • 主   題|注意力不足時聽的低傳真歌謠 
  • 演出藝術家|黃大旺

 

  • 第二場|2021/01/10(Sun.) 14:00-16:00
  • 主   題|傳說演出的評論ing 
  • 演出藝術家|陳孝齊、陳俊宇、陳藍、黃萱

 

  • 第三場|2021/01/24 (Sun.) 14:00-16:00
  • 主   題|甜蜜一點-Sweet spot ■閉幕場
  • 演出藝術家|楊政